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的公示》,对拟入选的23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名单进行公示。其中,长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成功上榜。
据悉,卓越级智能工厂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认定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工厂。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单位此次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的项目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由长虹智能制造推进部、党委宣传部、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长虹智慧显示公司联合申报。该项目以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技术底座,以长虹河边镇智能制造产业园为载体,打造工厂建设、智能研发、智能交易、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设备仓储物流管理、运营管理等20多个典型场景,将推动长虹各产业单元实现“对标创标”,实现“智造”经验反馈至“双跨”平台,通过服务化延伸赋能更多企业“智改数转”。
加速智能决策模型研发应用、引领AI智造新路径
近年来,长虹借助工业数据和技术积淀,通过研发应用多个智能决策模型,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着力锻造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中重要的变革驱动力量。
据介绍,在传统智慧显示终端制造过程中,面临着多维度多模态数据感知困难、生产要素动态变化、生产运营目标关联复杂,优化难度大等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长虹依托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研发的“多场景驱动的离散制造数字化工厂智能运营决策模型”,通过实时采集50种协议类型的工业设备数据,并运用先进的多维数据融合算法,从而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智能感知与刻画。此外,通过构建基于工业建模与知识图谱推理技术的制造运行状态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运营态势,显著提升了库存周转率、订单交付周期等关键运营指标,实现工厂生产效率与效益提升。
长虹还研发了流程闭环数字化感知的工件参数优化模型、复杂产线环境下的生产设备个性化最优参数调优模型、人机协同智能分析及优化决策辅助模型、装配质量检测模型等,均可以与制造环节深度协同,实现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地开展决策、更加高效地响应需求、更加灵活地调度资源。同时,长虹加速AI技术在制造环节的研发应用,以智慧显示制造为中心,在其上下游多家企业中应用推广,推动前沿技术与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为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加力技术创新,蓄势赋能力量
除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长虹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行者,通过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在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
长虹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围绕质量管控场景需求,集合智能装备、软件供应商产品基础和研发力量,突破了白平衡自动检测系统、AOI-自动化光学检测系统、整机端口功能检测等设备,以及QMS系统和AOI-自动光学检测技术,搭建企业内网,结合视觉控制系统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可实现各类微小瑕疵检测,如裂纹、划痕、污染、色差等精准识别与报警,大大降低了传统质检的不确定性和错误率,检测准确率高于99.5%。围绕电视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服务支撑能力、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先进制造业的模式经验三大能力为底座,长虹部署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采用模块化和产线重构技术,构建了国内首创的多阶段离散型生产系统模式,突破自动贴标机、机器人全自动OC结合设备、纸箱成型套箱设备、自动封箱设备等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集成多环节生产系统和检测设备,并通过生产模型优化产线布局,将串联工位分解为多个CELL结构单元,动态调整生产作业,按需配置,实现最多12种产品的混线生产,生产效率提升30%。
当前,长虹智能制造发展已进入深化实施、规模化推进阶段,需要紧密协同关键装备、软件和技术突破。得益于长虹智能制造发展起步早、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长虹以终端制造为牵引,构建了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各家所长,以长板补短板,从经营管理和智造技术两方面双向发力,加速“智造”能力提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一体化赋能能力。
未来,长虹将统筹做好“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双线工作,持续巩固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智改数转”蓄势赋能,全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