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趋势下的仓储/物流产业新风貌
智慧物流已经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互交融,在巨大的市场增长契机与国家政策引导下,未来智能物流行业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国内现代化物流建设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物流行业实现了从理念传播、实践探索、产业地位确立到创新发展的过程。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智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物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电商、快递、生鲜业务的发展,积极地推动国内智慧物流的快速成长。
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使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感知、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智慧物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995亿元,同比增长8%,对于国内智慧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a&s plus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2019年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启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 2020年,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稳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智慧物流系统与智能制造系统建设迎来发展高峰,为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2、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形势对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存储系统高层化、密集化的需求也随之快速上升。如何显著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与仓储工作效率,并为人员、货物提供出高等级的安全保障成为市场迫切的需求。据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自动化立体仓库保有量达5,390座,自2014年以来持续增长。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保有量分别为2万+、3.8万、1万+,与发达国家相比,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广阔;
3、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及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劳动力不足,机器人以及自动化技术能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隐患,尤其在物流等劳动密集型的场景中,新的技术能将人从简单的重复劳动和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
4、信息技术的发展催化物流新技术的演进。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产业正深度融合,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产业链及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与服务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系统的需求逐渐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升级,软件技术与传统硬件趋于融合,软件系统核心算法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 2020年以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在物流领域的落地应用中,推动物流业务网络化及智能化升级。
据德勤中国物流与交通团队发布的《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预测,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行业正由自动化、无人化向数据化、智能化发展,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快递柜、可穿戴设备、3D打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逐步商用,无人卡车、人工智能正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未来前景大。
图:2016-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投融资统计(单位:起)
来源:IT桔子、观研报告网
近年来受疫情及经济大环境影响,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从智慧物流行业近年的融资数量便能看出端倪,融资次数呈现下降趋势,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智慧物流仍然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融资金额正逐年高速提升。
从技术面看,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系统已经开始采用最新的光、机、电、信息等技术,如红外探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编码认址技术、RFID识别技术等,新技术为物流行业注入新的动能,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作业能力,传统物流朝着大型化、节能化、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仅传统的自动化系统设备商与集成商受惠,新兴的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也通过智能硬件或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机器人等),顺势进入到行业中来,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数字技术驱动智慧物流迎来产业新风貌
智慧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智能化作业囊括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涉及到的微观场景众多,功能碎片且多样,需要多方参与协同。
在智慧物流产业链中,智慧物流设备的软硬件供应服务处于上游,主要负责设备的供应及软件服务,例如提供工业机器人、激光扫描器、无线射频设备、生产控制软件、物流控制系统、数据服务、云服务等。中游则主要指系统集成商,当前仍主要由传统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扮演这一角色,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使能技术的加持下,对物流场景中的机械、电气、软件、控制、算法、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应用进行系统集成。下游主要是以行业用户为主,如烟草、医药、汽车、冷链、零售等。
图:智慧物流技术框架
来源:德勤中国物流与交通团队《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a&s plus
智慧物流涉及的场景较为广泛,简单地可分为“外物流”与“内物流”两种形式,外物流涉及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驾驶、无人配送等场景,内物流则聚焦于智慧仓储、货物感知、分拣自动化等场景,整体的运作需上中下游进行相互协作。
图:智慧物流作业流程 资料来源:亿欧、a&s Research
近年来,智慧物流系统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宗旨,不仅仅实现了分拣、运输、存储等单一作业环节的自动化,而且通过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激光扫描器、无线射频设备、生产控制软件等智能化软硬件设备,结合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物流全程都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同时,智慧物流系统将制造企业内外部的全部物流流程和生产流程智能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出库全程的透明化与实时监控,并且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分析进行自主决策,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
例如,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货物及物料的管理成为当下企业最为棘手的事情——在传统的模式中,当物料积累到一定数量后,由人工拉着小推车进行登记及输送,这对于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言,人工操作的模式,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物料配送速度,无法快速对生产物料进行转移及存储。其次,由于人工运输,这也导致仓库空间无法实现充分的应用,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针对此。海康机器人所研发的AMR仓储物流机器人,可实现生产车间与仓储空间形成良好的衔接,物料配送、成品搬运等工作,并形成自动化流程,管理人员仅需通过平台,即可了解各AMR的工作状态、仓储空间容量等众多内容,全面提升工厂的整体运作速度。而基于海康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可有效实现AMR自动换电、自动充电等行为,从而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及管理。此外,通过软件平台的优化,各车型之间可以实现统一调度,自动分配任务、路径规划及道路交通管制,让机器人协同工作又不相互影响,使效能最大化。
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货物及物料的管理成为当下企业最为棘手的事情——在传统的模式中,当物料积累到一定数量后,由人工拉着小推车进行登记及输送,这对于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言,人工操作的模式,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物料配送速度,无法快速对生产物料进行转移及存储。其次,由于人工运输,这也导致仓库空间无法实现充分的应用,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显然智慧物流已经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互交融,在巨大的市场增长契机与国家政策引导下,未来智能物流行业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